薛永利 | 回忆二姨父
夜晚,十字路口明亮的路灯下,人行道上跪地烧纸送寒衣祭奠亡故亲人的场景,感染了我的情绪。历数离世亲人的点点滴滴,两年前去世的二姨父是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前辈亲戚。
年轻时的二姨父经常穿一身颜色泛白的蓝色中山装、深色裤子,留一头短发,疏于收拾打理,稍显凌乱,面容清瞿,脸庞少有胡茬,浑身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慵懒气质。与人交谈言语不多,风度儒雅、有板有眼、慢条斯理、气定神闲,分析各家亲戚的家务情况头头是道、言简意赅,向亲戚们提出的治家建家建议和方法针对性、操作性较强。因而,斯文的二姨父无论去哪家走亲访友,都深受亲朋好友欢迎和尊敬。
二姨父偶尔会骑一辆半新不旧的二八自行车,从其工作单位北山的一所中学骑行来家做客,擦得干干净净的车子一般支放在大门外的路旁,而且进门前必定上锁。步入院子,姨父会在父亲的陪同下前后院转上一圈,而后进屋与父亲一起抽品质不高的金丝猴牌香烟,烟雾弥漫之中,二姨父斜坐在炕边,上身倚着炕头一边的炕桌,父亲则顺手拿小木凳靠门而坐。俩人聊天的话题永远是土地收成、田间管理、庄稼长势,轻言轻语,既不亲热也不隆重,简短而无趣,甚至有时啥也不说,干坐着抽会烟,父亲便会去忙家里家外的活计。二姨父则顺势躺倒炕上,双手垫在头下,安静无声地眯着眼睛小憩片刻。
二姨父到家,母亲自会赶紧和面,嘱咐我们去街道买下锅菜,下厨房麻利地做二姨父最爱吃的手擀面来招待他。面出锅后,大洋瓷碗盛白面,盐醋先入为主,一勺素炒蒜苗,剜一筷头油泼辣子,红绿搭配色泽清爽,新炒蒜苗香气扑鼻,馋得给二姨父端饭的我直咽口水。二姨父饭量不大,一碗干面、大半碗汤面便饱。饭毕,二姨父会心满意足地称赞说:你这麦子好,磨的面好,擀出面来,吃起来就是劲道。
小学四年级时,始开设作文课。自小头疼语文的我,有时连简单的字词句都造不好,还要用粗识的几百个汉字写文章,大多时把课文上的段落稍作改动抄袭而已,哪能写出什么作文?两周一次的作文课,每次让人发怵不已,作文题目多为《第一次做***》、《一件***的事情》或《在***路上》,内容简单,但我下笔无语,难度极大。由于幼时做过的许多事情早已被贪玩的我遗忘至九霄云外,毫无印象,即便能记得部分片断,亦无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驾驭功底,及至写作时,半天憋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语,期间还有许多字词未记清或不会写,每次作文不是照抄照搬范文,便是胡编乱造、错字连篇。
二姨父得知我写作文的难肠后,托人从学校给我捎来了《记叙文写作》、《说明文写作》,我急切地从头到尾翻阅了一遍,不同文体的写作内容和方法老师课堂均已讲过,只不过辅导书上写得更加系统和完整。看完两本书,我的写作能力并无大的提升,作文依然是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云。犹如点石成金似的武林秘笈,需要练武之人具有相当的功力才能练成盖世武功一样,一个写作的门外汉,依靠两本理论书便要提高作文水平,无异于痴人说梦。但两本书却是我今生唯一阅读过的关于如何作文的专著,书中许多内容早已忘记,而其中有首人生四大喜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的五言诗,脍炙人口,念念不忘。一直记得编者的意思是,作文就是要发自作者真情实意,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文章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也许这才是二姨父的两本书留给我唯一终生享用的真正价值。
初中时,农村学生普遍暑期外出打工挣学费,西安、宝鸡的工地到处人满为患,全是一帮稚嫩的青葱少年。初中生虽然技术活、体力活干不成,但做一些端砖递瓦打下手的工作没问题,且工钱低廉,许多包工队明里暗里用了不少学生工。因此,暑期外出打工既可挣学费,又能经见世面,在同学之中传得神乎其神,放假前不少同学联系好了去向,许多同学被这股风吹得脑子发热,加之外面的世界吸引力极强,我也不时向父母传递着暑假想出去打工挣学费的意愿。而当时社会用工量其实并不大,无任何门路的家庭要给自家的孩子找份合适的暑期工岗位,并不容易。见父母迟迟未回话,暗自伤神的我逐渐打消了外出打工闯世界的念头时,母亲却在放暑假前告诉我,二姨父为我寻到了一份建筑队小工的工作。虽然建筑队的工地并未在我梦想中的大城市,而是在北山一家制造炮弹的兵工厂内,但能自力更生挣学费,为父母分忧,我还是异常兴奋,以至于整理好行李出发前彻夜未眠。
整整一个暑假,转战建筑队的各类工地,我不断游走在兵工厂的角角落落,清理地基、送砖上灰沙,早出晚归,疲惫不堪,既打磨躯体,亦励练心志。建筑队的宿舍在学校隔壁,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我有机会进入建筑队打暑期工的缘由。二姨父回家之前,将门框上钉着校长姓名牌的办公室钥匙交由我代管,工作闲暇之时,进入空荡荡的校园,打扫办公室卫生时,在办公桌台板玻璃下醒目地压着数十篇从报纸杂志上裁剪下来形状不一的剪报,全是或长或短、或新或旧的散文或随笔,署名均为张永鼎,我才深深记住了二姨父的名字和他的爱好与特长。
父亲经常背着二姨父对母亲说:他二姨父当个教师,把自己拿得稳的,连咱奏不是一路人。其实,二姨父是一个真正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凤翔师范毕业后,二姨父进入教育系统工作一生,从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开始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历程,不仅担任一线教学任务,也干行政管理,业余爱好是写乡土味浓厚的文章。二姨父多年来埋首于教学一线和基层学校建设,走一路干一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学识奉献给了工作过的每一所小学和两所中学里的千千万万的学子。
二姨父更是一个热心人,亲朋好友有什么困难,总会倾心尽力地帮助,甚至不顾后果和结果。有一年种麦前化肥紧俏,父亲把玉米地腾出来,却到处买不到尿素,无肥播种,束手无策之际,母亲向二姨父求助。二姨父便把堆在办公室门外准备种地用的四袋尿素让给了母亲,自家却因无肥上地而遭到姨妈和表哥的抱怨,但二姨父却从未向别人诉过苦。过去,常听姨妈说,二姨父给学校多位手头紧的老师借过钱,多半没有要回,不是不想要,而是二姨父自己可能早已忘了给别人借钱之事。因为,若有人求到二姨父,他便会兜里有多少掏多少,热心相助,过后自己从不记账,也不主动要账。
二姨父一生最是倾心公事,却很少操心自己家中的柴米油盐。一直在学校工作的姨父,不像其他在外工作的人,上班时单位挣工资,下班业余时间骑车回家操持家务,把自个的小家里里外外收拾得妥妥当当,让街坊邻居羡慕不已。二姨父家多年来一直居住在四孔土窑洞内,直到表哥结婚前无房可住时才盖了新房子。二姨父一直忙于学校的事,连表兄弟就学教育和文化学习他也过问不多,抓得少,全由姨妈前前后后打理和经管,姨妈当年经常对我说:你姨父是公家人,一心为公,家里大撒手,啥事都不操心,回家油瓶倒了都不会伸手扶一把。
老年多病的二姨父虽然在两年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话语不多,不紧不慢,气定神闲的师者形象却一直留在他的学生们的心里;古道热肠,乐于助人的二姨父儒士风范依然长存于亲朋心间;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二姨父所具有的公仆作风更是时代所倡;而二姨父生前所写的许多文章的剪贴框依旧挂在老家客厅的墙壁上!
作者简介
薛永利,酷爱运动,喜交朋友,用思想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精彩悦读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 络 责任编辑:风 行
文字审核丨 濯 尘 公号维护丨 素 笺
后台编辑 | 春风十里 微 微
主编微信:google19820728